——“医社”联手服务重大疾病的适应个案
重大疾病适应个案是医务社工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个案类型。通常,重大疾病是指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该案例中的主人公小印因身体双下肢永久性瘫痪而造成终身残疾就属于重大疾病。
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小印(化名),是一位年仅35岁的外来女工,正值中年的她是一个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和精神支柱。小印的丈夫因患肝硬化十年,不能干活。惟一的儿子5岁时就开始患有血管瘤,因治疗耽误了学习,15岁才上小学六年级,后来只能辍学打工。小印还有70多岁的父母亲需要赡养,可以说,小印的工资收入,就是整个家庭的生活来源。出来打工六年多了,她虽然辛苦,但却很知足和快乐,因为她有盼望,因为整个家需要她挺起腰杆靠勤劳撑起家的一片天。
天意弄人,不幸的事在2012年10月的某一天发生了。小印在出租屋被年久失修的老房屋倒塌压伤。住院后,医生表示由于压迫到神经,脊柱损伤,双下肢已失去知觉,造成截瘫,并且很可能再也无法坐立,要终身卧床。听到此消息,小印头顶的天就像塌了一样,心中暗如黑夜,绝望至极。原本乐观开朗,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她,一下子觉得日子到头了,再也看不到希望了。一时间,她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心情万般复杂。她听了医生的评估后,对身体的康复一点信心都没有,预想到自己将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吃喝拉撒在床上甚至是吃饭都要家人来喂,24小时需要看护的情景,小印深觉自己成为了家人的负担,担心整个家庭不知如何支撑下去。于是,负罪感,自责感,害怕被抛弃的恐惧感油然而生。小印常常以泪洗面,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另外,由于倒塌老屋的房主不主动支付医疗费用和基本的生活费用,导致其生活处境极为困难,小印更加愁苦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小印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
由于倒塌老屋的房主不积极支付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小印及家属起初是采用与房东协商解决的办法,但对方态度坚决,一口否认自己的责任,表示是由于小印常常在老屋外刷牙、倒水等原因,才导致的倒塌。房东一家人相互推诿,完全将责任推给了一位高龄且体弱多病,无力支付赔偿的老人来承担责任,更加使小印的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无奈之下,小印家属选择了向当地的村委和社区工作站求助,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方调解来讨个说法,以获得合理的赔偿。社区信访办的社工以及工作站负责人经多次协商沟通后,终因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调解。虽然如此,但小印也因街道办的介入获得了五千元的困难资助金并在街道办的协调下,促使纠纷双方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和行动,即通过打官司,向法院起诉来定性和确定赔偿。
医疗团队与小印共度难关
小印住院期间,其丈夫和儿子一直陪伴左右,悉心照顾。同时,由于小印在工厂工作了五年多,与同事关系较好,其所在工厂的部门负责人以及车间的工友们都很积极地关注小印及其家庭的处境,并不定时来医院探访。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个人面对环境能否适应,最重要的是看个人拥有资源的多少,而资源又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自我功能和适应能力等;社会资源指个人的关系网络的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
社工服务作为其中的一种社会资源,其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方面,是以其掌握的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帮助,以满足服务对象当前较为紧迫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的作用还在于帮助服务对象补足和扩展其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提高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在这一理论的支持下,社工开始了对小印及其家庭的个案介入服务。
在医院里,与小印朝夕相处的除了陪伴的家人外,还有医生、护士、社工。
骨科的医护人员对小印可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们每天通过巡视探望,关心小印的病情、饮食、睡眠状况;每天固定时间,白天夜里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翻身,按摩,导尿,观察……他们尽全力救治小印,希望有一天能够出现生命奇迹。但毕竟小印在骨科的治疗有一定限度,最好是能够去到专门的康复医院做功能锻炼,坐立起来的机会才比较大。
当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康复费用的问题,但如果小印一直在骨科住院下去,一是恐怕耽误了小印的最佳康复期,二是造成了就医压床的现象,产生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此情形下,社工担当起了医患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当小印对医护人员提及出院计划时敏感,疑虑,觉得医护人员想赶其出院时,社工及时充当第三方的角色做了情绪安抚,沟通协调。经社工的多次开导后, 小印明白了医护人员的良苦用心,其实是出于为其功能恢复的考虑,才建议其转院至专门的康复医院。
小印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够坐起来,甚至有站立起来的机会啊,她心中期盼着这一天快快到来。
经过骨科的主任、主治医生、护士长、主管护士、医务社工整个医疗团队的“个案会议”,考虑到小印出院后没有合适的社区康复资源,并且家庭康复也不实现。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小印转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或南澳医院进行康复是最好的方案,而康复费用方面需要靠社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来争取获得。
于是,社工积极与小印及家属一起分析、寻找身边的亲属、老乡、同事等资源。与此同时,社工又通过协助案主丈夫书写求助信,进而联络了深圳侨报、深圳晚报、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栏目组等媒体资源,以及爱心企业资源,开始了帮助小印圆梦的历程。
多方助力,小印战胜了困难
在大家与小印着急万分的情况下,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社工向《深圳侨报》投稿的求助信见效了。小印的情况随即在深圳侨报上进行了较大篇幅的刊登报道,小印的事件立刻得到了爱心市民的广泛关注,获得了社会力量的响应,短时间内,周边的爱心市民纷纷来医院探望并为小印捐款。
同时,报道还得到了小印所在工厂的关注,工厂积极发动160多名员工募集爱心善款,最终将近5千元的善款交到了小印的手中,此时,小印万分激动,情不自禁地留下了幸福的眼泪。身边这些不断汇集的暖流,与之前她在经历病情之初及维权障碍时感到万念俱灰的情景相比,让她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和爱意的真实,并有了支撑下去的动力。
后来,在社工的帮助下,“深圳财经生活频道——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栏目组为小印一家进行了一期专题访问。节目播出不久后便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不仅仅得到了数名爱心人士的捐款,更是吸引了重庆驻深圳办事处工作员以及重庆务工人员服务协会工作员的关注。于是,小印人生的重大转机出现了。小印随后获得了重庆商会代表们为其捐赠的11.6万元的爱心善款,并且获得了重庆老家司法部门律师的法律援助。正是这些爱心市民和爱心团体所凝聚的爱的力量,使小印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时时感动不已。大家看到小印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她终于有机会到专门的康复医院了,哪怕坐起来对她来说是一种奢望,但此时此刻的她已经看到了莫大的希望。一时间,小印的整个家庭都注入了生活的信心和前行的动力。小印一家人从仇恨、抱怨、不公转化为了感恩、感动、机会,并且对人、对事、对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积极的心态和单纯的向往。
因考虑到小印的后续康复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社工还积极协助小印的丈夫一起行动起来,准备“劳务工关爱基金——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救助金的申请材料,并且鼓励小印的丈夫亲自到市慈善会办理相关的申领手续等。小印的丈夫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还是通过一步步的努力最终完成了救助基金的申请。过程中,一方面,小印患有肝硬化的丈夫从实际的努力中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与潜能,另一方面,社工通过倡导“助人自助”的理念,使小印丈夫感受到自己不断发声、求助、主动争取的同时,真正获得了很多爱心人士,救助部门积极的回应和支持。最后,小印成功申请到了2万元的社会救助基金。至此,小印转去康复医院的梦想和希望终于可以成真了。
在此阶段,社会资源的不断汇集不仅解决了小印的后续治疗问题;市民的爱心,社会的互助,更让小印及家人从精神上经历了一次爱的洗礼,这种爱对于他们来说是无穷的爱,可以受用一辈子的爱的恩惠,这将成为他们生命的转折点和坚持活出精彩的原动力。
完成转院康复心愿,踏上希望路途
承载着广大爱心市民,爱心团队的关心和支持,社工与小印的丈夫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转院咨询,但却了解到没有床位可以安排住院。幸好市二院医生热心帮助,与南澳医院院方沟通后获知可以转去南澳医院进行康复的好消息。
至此,经过小印、家属、医护人员、社工、爱心市民、商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小印终于顺利地转院到了专门的康复医院——南澳医院。从小印的口中得知,那是一个依山傍海、康复环境极好、可以经常去海边、沙滩观光的地方。在那里她的心情也转好了很多。回想起来,小印说,她根本就不敢想象自己还能到这么好的一个环境里来康复和生活,非常得感恩。由于环境舒适,心情愉悦,再加上有好的康复条件,小印的康复极其顺利,恢复得很快。不多久,小印已经能够坐着轮椅去到海边感受海的气息了。
之后,社工通过电话跟进联络,与小印一起回顾了前段时间以来大家一起做出的努力,肯定了整个家庭的付出,以及家庭功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肯定了小印的坚强和盼望。同时,总结了现阶段已经获得的资源和通过努力取得的改变。小印当前的身体状况已经康复到可以坐立。虽然当前小印的双下肢仍然没有知觉,永久不能站立,但对于她来讲,能够坐立已经是天赐的恩宠,已是众人关心之下赏给她的福气。
小印一直以积极的行动来回应身边给予其支持的爱心人士和团体,促使其个人在与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过程中也感染和感动了身边很多的人,并因此获得了更多社会网络的关注和支持,才使得小印能够适应身体残疾的生活现状,走出绝境,重铸生命。
如今,小印已经回到家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小印告诉社工,经过重庆和深圳两地联动的律师团队的支持,小印的案件终于通过和解确定了赔偿的标准。这些赔偿将有助于小印后续的医疗康复费用,也有助于保障小印一家人的生活。
服务总结与反思
此个案中,疾病,曾经让小印和她的家庭深隐绝境,看不到希望;而也正是疾病,又让她看到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在得与失之间,小印一家更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收获了满满的爱,也让他们更加懂得了感恩和珍惜,更加坚定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介入服务中,社工充分发挥了陪伴者、支持者、资源整合者的作用,协助小印及家属一起分析讨论家庭遇到的困难,并一起想应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社工通过整合媒体、市民、企业等社会资源,使小印的家庭获得了来自社会支持网络的支援,尤其是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群体的关心和帮助,改善了小印家庭的功能。同时,社工能够给予小印及其家庭持续的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及时地进行情绪辅导,使得小印及家属能够正面积极地看待小印的残疾状况,并最终采取积极的行动面对和解决家庭困难。像小印这样面临重大疾病,需要长期康复的服务对象在医务社工的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社工深深地感受到仅仅通过掌握的社会救助资源来帮助服务对象还相当有限,还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关注、支持、倡导和推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政府、社会、企业三个层面共同作用,帮助就医困难的患者及家庭的服务保障机制,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张牢固的社会保障网。
督导评语
这是一个在医院工作的社工常见的典型案例。面对多灾多病的家庭,服务对象贫穷、家人多病、病后无经济来源,面对庞大的治疗费用、病情及治疗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及各种对未知不确定的痛苦,使得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陷入哀伤、几乎崩溃的境况。社工能够在服务对象最需要的时候及时介入,短时间内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立关系,协助他们梳理情绪,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境,继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检讨成果,同时,在帮助服务对象重建积极投入治疗及生活之外,社工在资源整合这方面的能力特别突出,充分调动服务对象及其身边的系统资源,唤起外界的关注,动员不同的资源协助,是一个做的既深且阔的个案,值得其他社工学习借鉴。
这个个案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协助服务对象处理一系列因病引起的问题的同时,社工能够熟练运用“增能—参与—优势视角”去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学会面对困难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