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75分钟的黑暗
——医路相伴项目组第一季度团建摘记
文:医路相伴
黑暗中对话简介
该项目是在黑暗中对话导赏员的指导和陪同下,参观者们将用75-90分钟的时间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去探索精心设计的黑暗展区:游览公园,走过繁华的街市,穿过市场,经过咖啡馆等等。
踏入黑暗中的我们
视觉的剥夺削弱了我的方向感,心里空空的,每当经过不同场景时迈出的第一步都在犹豫,心里茫然地想着:这个方向对吗?前面有障碍物吗?会不会摔倒呢?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里,我将导赏员当成我唯一的“救命稻草”。
感到内心的不安,无法抑制的恐慌,紧紧把手搭在面前同工的肩膀上,此时对同工的依赖感似乎更强、其他感官似乎更灵敏。
在黑暗旅途中,我的触觉、听觉被无限放大,包括自己的脑洞,我习以为常的物品却在无限的想象中成了不可知的“怪物”。
活动开始时,没有安全感,强烈要求不站第一个,也不站最后一个。在全黑的世界里,一直搭着前面人的肩,没放下过,虽然知道这只是一场活动、一次体验,但那种恐慌感一直存在。
一进体验室,完全一片乌黑,张大眼睛,四处寻找光线,可惜未果,只能依靠我们的导赏员带领。
这段短暂的黑暗旅程让我充分利用听觉、触觉、嗅觉和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掂量一颗苹果大概180克重,尝试了用耳朵看电影,根据盲道识别方向,通过双手触摸找寻物体,在黑暗中书写文字等等,在黑暗中进行多种丰富的体验,让我对社会上的种种有了不一样的印象,记忆更加深刻。
重新进入光明的我们
对视障人士感到深深的敬佩——为他们那坚强的毅力,为他们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虽然她们看不见,但她们能够在黑暗中来去自如,虽然她们失去了光明,但她们努力去发挥自己身上其他的感官,努力的生活着,其实在黑暗中,视障人群才是强者。
黑暗中的世界,这次体验,让我重新认识了“黑暗”这两个字。平常的东西,在黑暗中却变得更有吸引力,珍惜所拥有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对身边的人多一份包容。
我们把视障人士想象的太弱小了,是我们给她们贴上了弱者的标签,可能她们生活中有所不便,需要别人的帮助,但这不意味着她们是弱小的。
也许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多彩的世界、纷扰的信息太多、烦躁的情绪阻碍了我们静静地细心地关注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小事物。
在黑暗中,我们都是“同路人”!
我们希望的未来
作为一名社工,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必须投入全部的关注度,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帮助她;也懂得其实人的能力是强大的,无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丢下标签,带着尊重平等去对话,激发他们的可能。
现在社会给予视障人士的选择太少了,大多视障人士只能从事推拿职业或是调音师,期望社会能给像视觉障碍者、聋哑人或是慢病患者等人群更多职业的选择,让他们能更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生活,同时希望大家都能以平常心对待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像朋友一样。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视障人士面对这么多的挑战都没有认输并且活得这么精彩,何况我们,偶尔停下脚步关注身边的事物 ,体验眼前美好的生活,且行且珍惜!
结语
75分钟,在我们的日常可以干什么?写一个活动文书?吃一顿饭?打一场球?
那75分钟之后,我们还能回想起刚才我们做过的事情中一些比较细节的东西吗?如果没有,那么我想你可以去体验一次“黑暗中对话”,它会让你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